亚马逊服务

国际商标转让

抛砖引玉讨论帖:当下的亚马逊环境下,中小卖家应该怎么应对当下的不确定性?如何提升新品的成功率?

小编

【背景说明】在目前的亚马逊环境下,听到最多的就是很多卖家利润下滑、亏损、公司及工厂倒闭等消息,听到这样的消息,确实让人有一些沮丧和茫然。究竟是市场环境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接下来应该怎么应对?缩减规模、改变做法、清货离场还是咬牙坚持,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当然还有一部分卖家仍然坚挺,活得很滋润,甚至还有扩张的,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些疑问,试着去梳理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真相,让大家有一个大致的思路。
 
【关于大势的解读】偶然间刷到一个视频给了我一些启发:一个人问曹德旺,现在中美对抗,影响到很多的中国中小企业,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该怎么办?曹德旺回答:根据我的理解,别人不会让我们去死,会让你生病让你死的都是自己,因此你现在不要太着急。佛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你现在看到的都是果,那这个果是怎么结出来的呢?改革开发过程中催生了一大批的企业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又都离开了历史舞台,因为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大量的坑蒙拐骗,这个怨谁呢?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失去了现在反省还来得及,因为悟透了失去的还会拿回来,现在失去了也没有问题,又着急什么呢?现在中美关系之下,并不只是我们自己有困难,全球都有困难,各有各的问题,我们是转型过程中用力过猛的问题。建议我们要冷静下来,该重组的重组,把贪婪时候哪些东西卖掉换钱。
 
与我们所面临的现状是非常相似的。首先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基本可以定位为转型中的问题。以前那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简单选品、刷单、广告、红人、站外引流等)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情况下了,如果还继续以前的做法,就会出现当下的窘境。我们没办法改变整个大势,以我们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大势只是螳臂当车;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责人而任势,去适应这个已经变化了的大势。
 
其次,我们应该向内求,不是向外求。看似大环境引起的问题,实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怎么改变的问题。我们常常听到说: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而是竞争对手越来越专业了。这句话仍然适合当下。当流量红利的潮水退去,才发现我们是那个赤身裸体的人,而聪明的人早就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可能突破的思考点1:长板理论,建立并巩固基础】往往决定我们成就高低不是试图补齐所有的短板,要弥补所有的短板并不现实,而且短板也是弥补不完的;相反,让我们出类拔萃的是我们的长处或者说特长,也只有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和优势才成就我们自己。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在亚马逊业务上就应该去找找我们所擅长的产品,能做出优势的产品和链接,而不是去看别人什么做得好然后自己也去做。我一直有点排斥这一点,看到别人做什么好做,自己就去做,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还有可能掉进坑里。别人有别人的优势,他所经历的机遇和过程,你不一定能复制。因此,老老实实做自己有优势的产品、链接,想着怎么迭代、拓展,这样可能更现实更有效一些。你所熟悉的产品,从供应商、开发、运营、视觉甚至物流等环节整个公司都熟悉,要建立优势比陌生的行业更容易、更快更高效,不要舍本求末,不要好高骛远,少即是多。
 
【可能突破的思考点2:建立产品的优势,提升新品的成功率】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建立产品的优势,建立了优势才能提升产品的成功率。孙子兵法讲先胜而后求战,战争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打就要打赢,要么就不打。开发开发也是如此,要开发就要让产品能够有足够优势,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泛泛的选个品,随便发一点过去试试。这样的结果再当下的环境中,大概率会遭遇失败。那怎样才算是建立了产品的优势呢,怎样才能提升产品的成功概率呢?我思考的结果是两个点:1.有优势的差异化;2.价格更低。一定会有人说认为这个很难,确实是的,要做到鱼与熊掌兼得,是不容易的,要不人人都成功了。难不等于没有办法,相比之下,方向的明确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更为重要。
 
(1)有差异化的优势怎么做。以前的开发思路中,往往都是看竞争对手什么卖得好,我们就模仿对手,在外观上稍稍做一些变动,在组合上做一些改变,形成所谓的差异化。这种思路不排除可能也会有成功的可能。我觉得更好的做法是,深入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中,深入到用户未满足的潜在需求里面。我们最终是要客户来买单的,任何自我感觉良好的做法,如果和客户的需求不契合,就真的是自我陶醉了。怎么深入到客户需求中,我想到的办法是大量阅读客户对不同竞争对手的评价、社交媒体群组、真实使用场景使用体验(如果知友们有更好的办法,还请不吝赐教)。这样深入研究下来的差异化,最终落地为产品,才是贴近客户需求的差异化。
 
那如果说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了,不好做差异化了怎么办?我觉得可以深挖一下,从外观、颜色、功能、性能、材质、人群(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出发,去深度思考,去和供应商深入交流,甚至有机会与同行交流、客户交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大量调研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如果实在是找不到了,那我建议暂时放弃,保持跟进的同时寻找新的机会,说不定某一天就会灵光乍现。没有把握不建议匆忙的上一个产品,到了后端会非常麻烦,运营压力会很大,库存积压造成亏损和恶性循环。记得要有胜的把握,才能果断出手;有时候犹豫不决是因为没有太大的把握,那干脆放弃。
 
(2)更低价格。任何差异化不能离开成本来谈的,价格太高注定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受众群体也会多。原来有个选品的思路是,如果比竞争对手价格低就能卖得动,现在不行了,有时候低到短裤都没有了仍然卖不动的比比皆是。因此,剥离开有优势的差异化谈价格不合适,剥离开价格谈差异化也不合适,必须结合起来考虑,要追求鱼与熊掌兼得。
 
关于运营推进,以前文章中有提到,重点还是在于图片、文案、视频A+中把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出来,这里不过多赘述。有兴趣的知友可以翻阅一下。
 
最后要再说一下保持耐心很重要。先是方向正确,有正确的理念之后,要坚持的做下去,除非形势发生重大转折需要调整方向,不然就要坚定的走下去。做好一个账号不是一月两月、更不是一天两天,有时候需要半年、一年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因为产品从开发(算一个月)、下单备货(算一个月)、物流(一个月)、上架销售、沉淀到稳定盈利至少4-5个月过去了,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并且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曲折,所以一定要保持耐性。同时可以几款产品并行,这样东方不亮西方还可能亮,压力小点。
 
以上为个人关于针对精品模式下目前发展困局的思考,观点可能有所局限,希望听听各位知友的看法。
 
过往发帖供参考: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58820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56196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53936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52843
https://www.wearesellers.com/question/52480
 

已邀请:

Vinki8469 - 保持学习,与好运撞个满怀

赞同来自: 可爱的骨头 weixin24938 一只澄v 为了干饭 迷途大叔 Olivera Forest里的小宁子 KevinBestSell 啧啧之余 Kryleon carlyle66 追梦人666 坂田Jeff tuntuntututt Improving nuligaoq 慢慢即漫漫 lalalalol FutureFly KK9211024 恰似一粒浮尘 Twinklegirl Amandayu 鸡呱唧呱 小白猫 求知欲大大的小白 kevinzhou 七里花树 牛马的跨境啊 弗兰菇凉 月盈则亏 banzhuanren ayasuzuki2022 chen8322 憨憨邹ZZZ 十三儿 更多 »

这个话题很合时宜,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略有一些小想法,欢迎讨论和指正。

做亚马逊这么久,经历过低谷,也收获过胜名,我现在十分觉得分摊风险很重要,从产品、开发、运营都是如此。
产品不能只靠某一两个产品出类拔萃,突出和拔尖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潜在的危机。一定要在高峰期就要思考如何更长远的布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刻保持清醒很重要。
从账号角度,去规划产品,在做的好的产品里面去迭代、去升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多做几个满足不同需求点的产品,分摊这个风险。去深挖周边的产品,完成产品之间的关联和闭环。这样某一两个产品被市场淘汰对于整体的账号来看没有影响,有足够的时间去支撑我们补充新的产品。
从团队出发,要培养多个能扛得起责任,能从整体出发,能把工作落地的“将”,不会过分依赖某个人,这样不是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在战斗,当某个人扛不住的时候,身后还有很多个人可以上,团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另外我想到的可能突破的思考点3:找到市场的相对空白点,作为自己的”地“,错开市场上与同行的正面竞争,找到并把自己能发挥最大优势而对方发挥不出优势的地方作为切入口。比如在类目里面找到某些细分市场、细分类目,找到一些产品大卖是看不上的,小卖又不能大力投入资金做根本上的差异化的,从内我们去突破市场痛点,从外,我们做到根本性的差异。也可以尝试放弃大众的市场需求,找到某个细分群体,足够分一杯肉羹。

总之不必对自己不自信,更不必对别人过度迷信。怎么做很重要。无数个”我们“一起加油!

上一篇:亚马逊选品的几个小技巧,哪些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呢

下一篇:亚马逊的选品指南针和商机探测器怎么结合使用呢?大家平时都是怎么应用的?

在线客服系统 在线客服系统